![]() 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包括加热薄膜本体,所述加热薄膜本体的四个棱角处均开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a,所述限位环a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环b,所述限位环a和限位环b内中部均开设有通孔a。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限位环a和限位环b,可通过限位环a的通孔a、限位环b的通孔a和通孔b的内径不同设置,在装配薄膜时,根据凸起的直径,选择不同内经的通孔a及通孔b,使加热薄膜的通孔最大化接近凸起的直径,有效避免直立型加热薄膜在使用过程中过度晃动,出现薄膜沿通孔处撕裂形变状况,提升薄膜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条的设置,在不影响限位环a和限位环b定位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限位环a或限位环b撕去难度。 公开号:CN214338157U 申请号:CN202120448778.4U 申请日:2021-03-0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张智萍;袁海峰;郭丹;张俊元 申请人:Jiangsu Carbon Conductiv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5B3-3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加热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 [n0002] 目前,核心产品电热膜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及二十余种微量金属元素,通过均匀喷涂工艺,均匀附着于PET膜上,厚度不到0.5mm,并采用24V/36V电压安全供电,实现即开即热,恒温供热。在工业领域可应用于管道、新能源汽车、军工等诸多领域,民用市场可替代家庭传统暖气、空调、车内电热设备等,应用前景广阔。 [n0003]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的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固定方式为将其预设的通孔卡接在装配凸起处,为了保证薄膜的通用性,多讲通孔过大孔径设置,以满足不同尺寸的凸起卡位需求,但是当通孔的内径与凸块的直径差距过大时,直立型薄膜在晃动期间与凸起产生较大强度冲击,极易出现撕裂形变引起的薄膜损坏状况等等问题。 [n0004]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设计结构及技术方案来实现: [n0005] 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包括加热薄膜本体,所述加热薄膜本体的四个棱角处均开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a,所述限位环a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环b,所述限位环a和限位环b内中部均开设有通孔a,所述限位环a与限位环b之间和限位环b与加热薄膜本体均通过若干组等距环形阵列的连接条一体形成连接,所述通孔a内贯穿有母扣,所述加热薄膜本体靠近母扣的前侧设置有子扣,且所述子扣卡接于同侧的母扣内。 [n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薄膜本体的厚度为0.25mm。 [n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条的厚度为加热薄膜本体的0.5倍。 [n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子扣和母扣内表面贴合于加热薄膜本体。 [n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薄膜本体为石墨烯材料制品。 [n0010]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n0011] 1、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通过设置有限位环a和限位环b,可通过限位环a的通孔a、限位环b的通孔a和通孔b的内径不同设置,在装配薄膜时,根据凸起的直径,选择不同内经的通孔a及通孔b,使加热薄膜的通孔最大化接近凸起的直径,有效避免直立型加热薄膜在使用过程中过度晃动,出现薄膜沿通孔处撕裂形变状况,提升薄膜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条的设置,在不影响限位环a和限位环b定位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限位环a或限位环b撕去难度。 [n0012] 2、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通过设置有子扣和母扣,可通过母扣贯穿通孔a,并与匹配的子扣卡接,使子扣和母扣卡接贴合在加热薄膜的通孔b外侧,起到装配孔防护作用,有效避免携带、置放和拿取期间,限位环及加热薄膜受外力损坏,提高装置安全系数,且子扣和母扣可对其回收利用,降低防护使用成本。 [n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n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的加热薄膜本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中:1、加热薄膜本体;2、通孔a;3、通孔b;4、限位环a;5、限位环b;6、子扣;7、母扣;8、连接条。 [n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n0018]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包括加热薄膜本体1,所述加热薄膜本体1的厚度为0.25mm,所述加热薄膜本体1为石墨烯材料制品,避免由于电热膜过薄导致泄漏电流过大带来的隐患,电热膜外部采用航空级PET,PET是所有高分子材料中电气绝缘性能最佳,所述加热薄膜本体1的四个棱角处均开设有通孔b3,所述通孔b3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a4,所述限位环a4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环b5,所述限位环a4和限位环b5内中部均开设有通孔a2,所述限位环a4与限位环b5之间和限位环b5与加热薄膜本体1均通过若干组等距环形阵列的连接条8一体形成连接,所述连接条8的厚度为加热薄膜本体1的0.5倍,有效降低连接块8连接强度,便于撕去连接条8,所述通孔a2内贯穿有母扣7,所述加热薄膜本体1靠近母扣7的前侧设置有子扣6,且子扣6卡接于同侧的母扣7内,所述子扣6和母扣7内表面贴合于加热薄膜本体1,经子扣6和母扣7的压合设置,保证其防护效果。 [n0019]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设置有限位环a4和限位环b5,可通过限位环a4的通孔a2、限位环b5的通孔a2和通孔b3的内径不同设置,在装配薄膜时,根据卡位凸起的直径,选择不同内经的通孔a2及通孔b3,使加热薄膜的通孔最大化接近凸起的直径,有效避免直立型加热薄膜在使用过程中过度晃动,出现薄膜沿通孔处撕裂形变状况,提升薄膜的使用寿命,同时连接条8的设置,在不影响限位环a4和限位环b5定位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限位环a4或限位环b5撕去难度,通过设置有子扣6和母扣7,可通过母扣7贯穿通孔a2,并与匹配的子扣6卡接,使子扣6和母扣7卡接贴合在加热薄膜的通孔b3外侧,起到装配孔防护作用,有效避免携带、置放和拿取期间,限位环及加热薄膜受外力损坏,提高装置安全系数,且子扣6和母扣7可对其回收利用,降低防护使用成本。 [n0020]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包括加热薄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薄膜本体的四个棱角处均开设有通孔b,所述通孔b的内部设置有限位环a,所述限位环a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环b,所述限位环a和限位环b内中部均开设有通孔a,所述限位环a与限位环b之间和限位环b与加热薄膜本体均通过若干组等距环形阵列的连接条一体形成连接,所述通孔a内贯穿有母扣,所述加热薄膜本体靠近母扣的前侧设置有子扣,且所述子扣卡接于同侧的母扣内。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薄膜本体的厚度为0.25mm。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的厚度为加热薄膜本体的0.5倍。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和母扣内表面贴合于加热薄膜本体。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薄膜本体为石墨烯材料制品。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8157U|2021-10-01|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 CN206574766U|2017-10-20|电池模组 CN207549983U|2018-06-29|一种新型纯电动汽车集成控制器 CN106207297B|2019-02-05|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完全放电的方法 CN204680718U|2015-09-30|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极耳 GB2519067A|2015-04-15|Fire guard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CN105633317B|2018-03-23|一种电池 CN110061171A|2019-07-26|一种组合式电池包模组结构及其维修方法 CN102028373A|2011-04-27|太阳能电热毯 CN204375829U|2015-06-03|一种电池连接片 CN205335304U|2016-06-22|一种电池 CN205819537U|2016-12-21|一种适用于小型电动无人机的机翼 CN104167521A|2014-11-26|一种耐腐蚀电池隔膜 CN203968402U|2014-11-26|一种ptc整体电加热器 CN210679916U|2020-06-05|一种难燃输送带 CN210325867U|2020-04-14|一种新型动力电池用铝塑膜 CN202084334U|2011-12-21|新型环保阻燃高温色谱带 CN104466284A|2015-03-25|一种太阳能便携气体探测器电池 CN209561522U|2019-10-29|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绝缘片 CN207432922U|2018-06-01|一种绿色节能低辐射功能玻璃 CN205282516U|2016-06-01|用于蓄电池充电工序的阀盖 CN203218360U|2013-09-25|一种动力电池安全结构 CN214825671U|2021-11-23|一种防水透气密封片 CN211778035U|2020-10-27|带温度显示的水泵 CN206961926U|2018-02-02|电池Pack螺母式铜环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448778.4U|CN214338157U|2021-03-02|2021-03-02|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CN202120448778.4U| CN214338157U|2021-03-02|2021-03-02|一种直立型石墨烯加热薄膜|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